当前位置: 易倍体育 > 专题 > 服务脱贫攻坚 > 正文

湖南日报·新湖南|出智、出力、出资…参与脱贫攻坚,我省高校做了这些事

2018-09-01 宣传统战部  访问量:

分享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贺威 左丹

早在去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教育厅、省扶贫办组织全省90所高校、6900余名师生开展“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社会反响很好。

今年6月,省教育厅、省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院校服务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从我省高校参与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总结出做好教育扶贫、助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服务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等三个方面十二条主要内容,并作为下阶段继续攻坚克难的目标。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这是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关于高等教育服务脱贫攻坚的综合性文件。

今天召开的湖南省高等院校服务脱贫攻坚推进会,总结前段我省高校服务脱贫攻坚工作,交流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下阶段我省高校服务脱贫攻坚工作。省委副书记乌兰出席并讲话。

如此重视高校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将扶贫战场作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让广大高校师生在脱贫攻坚中了解国情省情、磨练意志品质、增长本领才干,自觉担负起服务社会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我省的做法也是可圈可点。那么,我们就来聊一聊高校参与脱贫攻坚的那些事。

总的来讲,我省高校在参与脱贫攻坚中体现了担当、彰显了作为,成效明显。参与驻村帮扶的省属本科院校,近3年来累计投入驻村帮扶资金2.69亿,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各类培训10.8万人次,资助贫困学生9900多名,帮助18个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把服务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议程。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推进教育扶贫、实施驻村帮扶和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接下来,具体看看几所高校的特色帮扶工作。

湖南大学:深耕产业扶贫


教育扶贫: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受训1.1万人次。设立奖助学基金40万元,发动学生义务支教;组织学校附属中小学教师与乡村教师结对帮扶;投入资金改扩建驻点的白水洞村小。在隆回县职业中专建立“北汽班”,帮助800余名贫困学生就业脱贫。

产业扶贫:推动新型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导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实施厨厕改建、特色民宿设计、村容村貌整治等规划设计项目67项,帮助隆回县崇木凼村成功入选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农旅融合创客孵化项目》获选2017年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携手湖南卫视策划《让世界听见》公益节目,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快速跃升。完成羊肚菌人工培植技术攻关,引进迷迭香、雪莲果等经济作物,推出了白水洞富硒大米、虎久雾语茶等特色品牌,2017年实现利润过千万元。

邀请7个国家110位设计师,组建“花瑶花”文创设计团队,针对滩头年画、花瑶挑花等非遗项目开展联合创新,先后开发文创产品140余款,产品受邀在米兰世博会展出,2017年销售额达600万元。在白水洞村建立了花瑶文化展示基地和挑花设计工作坊,制定了面向贫困人口的设计创新、培训赋能、订单生产的文创扶贫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专门予以了介绍。项目获得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被评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和2017年非遗扶贫示范高校项目。

湖南师范大学:成风化人建新村


形成合力:实行领导小组双组长制,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为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村里最困难的4家贫困户,由党委书记、校长、副书记、分管副校长4人直接包户。为了打好扶贫攻坚战,党委书记李民先后15次赴村调研指导帮扶工作,校长和其他校领导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各级各类扶贫资金上千万元。40多名旅游规划、园林设计、生物科技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扎根插柳,先后编制了《脱贫工作整体规划》《旅游扶贫规划》《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村建设方案》等多份发展规划,成为推进插柳村乃至绥宁县整体脱贫的重要力量。

精准施策:学校因地制宜发展文化艺术和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插柳文化艺术园”。 艺术园以“企业+农户(贫困户)+集体”的多方共享机制进行经营,由高地美术馆、村民文化广场、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客栈等组成,具备艺术品展览交易、艺术家休闲创作、艺术生户外写生、游客休闲观光四大功能。艺术园自2016年开园以来,先后在全省举办艺术作品巡展6场次,吸引游客26000余人。新建了村级主干道、文化活动广场、自来水工程、垃圾焚烧炉,完成了光纤网络入户、太阳能路灯照明等项目;先后建成1000亩大棚蔬菜基地、500亩太空莲基地、60千瓦光伏发电站,与步步高集团等大型企业签订产销、加工协议,年销量逾千万元。

涵育新风: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和新闻媒体,深入发掘当地传统文化内涵,推出纪录片《舞动插柳情》。与绥宁县合作引入知名建筑设计公司,对古村落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和保护开发。坚持每年选派数百名师生驻村开展“三下乡”文化扶贫活动,为插柳村设计了村徽、谱写了村歌、制定了乡约,通过发展乡村文艺、开办农民夜校,并组织20多个国家130多名留学生走进插柳开展语言教学实践和文化交流活动。

长沙师范学院:转战两村助力民生


关爱三个“一代”:在辰溪县鸡岩村关爱不离故土的老人,新修3.87公里通达公路、8公里人行便道,新建村级活动中心,进行房屋修缮、安全饮水工程改造,定期开展文化进村。培训青壮年中间一代,培训养殖技能,发展“高山云雾鸡”养殖业,推进乡村旅游。抢救下一代,联合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基金会,资助该村55名在籍大中小学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多项精准举措:今年3月,转战辰溪县玉溪村后,精准找榜样,挖掘“蜂一郎”舒有忠、多元经验致富能手舒有志的典型事迹,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为每个贫困户精准制定脱贫方案,增强脱贫信心。选准黄牛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规划,申请省级科技助力项目,寻求资金和技术支持,获批166万扶持资金。“以购代捐”和开微店,精准找市场。

校地合作教育扶贫:校附属第二幼儿园与怀化市洪江区、辰溪县的12所幼儿园结对帮扶。与桑植县共同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扶贫培养计划,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选拔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

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


一个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党、政、工、团共同参与的精准扶贫工作体系,每年安排上百万元专项资金作为经费保障。领导小组及时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系,主动承接扶贫工作任务。

服务十个贫困县市:依托学院牵头成立的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和湖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两个平台资源,与沅陵、武冈、新晃、新化、麻阳、靖州、龙山、石门、花垣、安化等十个县市建立特色产业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了系列深度合作。例如与沅陵县合作,学院派出1名二级学院副院长(同时也是一名水产专家)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组织一个水产专家团队,累计培训库区渔民1.6万余人次,渔业产值突破3亿大关,渔民家庭平均收入从原来不足2000元增长到2017年3万元以上。

百名专家 “进村入企”:每年都会组织上百名专家教授进村入企,广泛开展知识培训、农技咨询、现场指导、示范带动、信息宣传等服务活动。2016年,组织专家110余人,为10个县市区的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扶贫点、36个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一对一”科技服务。两年来,组织培训9723人次,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24个,推广新技术 56 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8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76个,对口服务点产业得到明显发展,平均产值提升5.2%,效益提高5.7%。学院还成立了全国首个休闲农业研究院,创办 “休闲农业职教周刊”微信公众号,广受关注。

千名师生服务“三农”:每年寒暑假,组织上千名师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绿色生机实践团”被团中央学校部授予“全国优秀实践团队”称号;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开展以科技支农、农村特色产业与乡土文化调查、义务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我想有个家”安居工程公益募捐活动,共有5916人参加,捐款总额6.23万元;院团委爱益行公益社团从2013至2017年连续五年开展中国扶贫基金会“善行100·爱心包裹”公益活动,累计筹集善款32.77万元,帮助贫困学生三千余名。

培育万名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湖南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等培训平台,承担了68个县市区的扶贫培训任务。近四年累计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村科技骨干培训等各类培训班142期,培训人数达2.78万人次。学员培训结业回到当地后,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带动了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新闻链接:http://m.voc.com.cn/wxhn/article/201808/201808251904158277.html


( 编辑:黄乐佳 )